上緊學習發條-認識注意力缺失

【記者陳鈺昇/中正大學報導】

  「從國小就很健忘,總是忘東忘西,還曾經忘了帶書包過。」
民眾徐瑋均說。健忘?上課不專心?不管怎樣強迫自己,卻還是會分心?
您是否也有這種困擾呢?這些都是學生學習上常有的問題,
若您有以上的症狀,其實可能是大腦在作怪,
也許您患有注意力缺失症候群,只是您自己不知道。



  到底什麼是注意力缺失症候群?郭育祥診所的郭育祥醫師表示,
注意力缺失症候群分為「不專注型」(ADD,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 )
及「合併過動型」(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注意力薄弱是大部分注意力缺失患者都有的症狀,
他們可能會有選擇性專注、無法注意細節或健忘等症狀,
若僅有注意力薄弱症狀的患者,即為「不專注型」。




「合併過動型」的患者會合併過動或衝動等症狀,
例如他們可能會有多話、動作與情境無關,
或是無法延後如饑餓、口渴等需求、無法等待、衝動控制力差等症狀。




  注意力缺失是由於大腦前額葉活動異常所引起,
七歲之後,大腦成長到一定程度才能診斷是否有得病。


「有四分之一的注意力缺失兒童,症狀會持續到成人。」
郭育祥說,此外他也強調,成人注意力缺失一定是小時候就會有症狀,
不太可能小時候沒有注意力缺失的人,長大後突然有注意力缺失的症狀。
另外家族裡若有注意力缺失的患者,成員則較容易是注意力缺失的體質。




  徐瑋均表示,她以前常常上了一整天課,卻不記得老師教了什麼,
念書念到半夜,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讀了什麼東西。
直到二十歲就讀二技時,她從同樣也患有注意力缺失,
並且在赤子心教育基金會擔任義工的室友口中得知,
自己可能也是注意力缺失的患者。




民眾陳先生表示,一年前根據書上所列的評估方式<註一>
來判斷,他覺得自己很可能患有注意力缺失。從小就容易分心,
沒辦法專注在課業上,因此成績一直很不理想,
他認為自己有選擇性專心的問題。雖然不曾去找醫師診斷,
但他表示,有機會還是想去就醫,他想把自己隨時都有新計畫,
進行時卻虎頭蛇尾的毛病治好。





  要如何評估自己是否可能有注意力缺失,
郭育祥指出,從症狀來解釋並不一定代表真的患有注意力缺失,
要從小時候的表現來評估,一般從症狀解釋來評估,
容易受到自己本身主觀意識的影響,
每個人對症狀解釋的定義都不一樣,評估是否有注意力缺失,
要盡量從較客觀的證據來評估,郭育祥表示,
如果小學老師的評語都是:「聰明,如果能更專心的話,成績會更好。」
很可能小時候就有注意力缺失的症狀。





  在治療方面,郭育祥表示,
國小之後的兒童可以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來治療,
但是對成人卻容易發生藥物成癮。



此外,成人較兒童難診斷,靠回憶判斷小時候是否有症狀可能會有出入,
有一些人小時候就有症狀,但是卻沒被發現,
另外成人的症狀容易合併藥物濫用或其他精神疾病,
診斷時要確定有無其他精神疾病,
因此需要醫生專業診斷來決定是否要用藥,
或是使用其他治療方法。徐瑋均表示,
就醫後經藥物治療明顯改善了自己症狀,
在課堂上也比以前專心,只是組織能力的改善較有限。




  
  有注意力缺失症狀的患者需不需要就醫,
則視是否對生活造成困擾來評估,
郭育祥說:「就像是憂鬱症,雖然覺得每天都不太開心,
可是好像對生活沒有造成什麼困擾。」




但如果注意力缺失的症狀已經影響到生活,
郭育祥建議還是要找專業的精神科醫師診斷。






  <註一>下表為摘錄自《分心不是我的錯》中的注意力缺失評估方式:
下列現象需具備十五項以上。
1. 低成就的感覺,潛力未發揮(不論現實成就如何)。
2. 組織困難。
3. 長期而言,很難開始做一件事。
4. 同時做好幾件事,全都有頭無尾。
5. 不看場合時機,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6. 經常追求刺激。
7. 受不了無聊。
8. 經常分心,無法專注,話說到一半或書看到一半就分神,但有時又能超級專注。
9. 直覺強,有創造力,很聰明。
10. 很難照規矩行事。
11. 沒耐性、無法忍受挫折。
12. 言行衝動,例如亂花錢、時時改變計畫,一天到晚開始新的計劃,脾氣壞。
13. 經常不必要的擔心,沒事找事擔心,但是又不注意危險。
14. 不安全感。
15. 情緒不穩,尤其是人或事情斷絕關係時。
16. 身心靜不下來。
17. 有成癮現象。
18. 長期自我形象困擾。
19. 自我觀察不正確。
20. 家族或其他人有注意力缺失症、或躁鬱症、或憂鬱症、
或酗酒吸毒、或是其他情緒或衝動型患者,
童年也有注意力缺失症症狀,沒有其他身心異常病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