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書書名是"不抱怨的世界"
看完以後我覺得發行這樣子的運動是很棒的,
畢竟抱怨真的無法解決事情,但是說真的,買完我後悔了。




但是因為這是讀書會的指定書,我還是要讀完,
不過我之後可能會把這本書上網賣掉吧。



其實我根本就不看心理勵志書籍,我總覺得那種書絲毫搔不到癢處,
要不就是唯物論,厚黑學,告訴你遇到挫折無所謂,
努力修練總有一天天下是你的,要不就是純粹的療癒系書籍,
告訴你跌倒了,掉眼淚沒關係,記得爬起來就好,明天會更好,
我無法認同這類書籍,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
我看得懂書裡面說的許多個,抱怨但是無法改變事情的案例,




我自己也是個身體力行的人,我無法做到不抱怨,但是我甚少對別人抱怨,
有了抱怨的念頭,我也會重新好好的想一想,
但我不能理解,為什麼這一類的書籍,總是喜歡消費我們這一個族群?




我在"秘密"裡看過這樣一段話,這些寫書的人相信,
憂鬱症等等各種精神疾病,都是可以被正向思考治好的,你知道這麼說多麼滑稽嗎?
當然正面的思考有益身心,但是許多像這樣的心理性疾病,
是跟你的生理你的遺傳無法脫鉤的,甚至跟你從小生長的家庭背景有太大的關連,
這種話其實很殘酷,事實上,你如果告訴一個正為憂鬱所苦的人
"只要正面的思考,就會改善你的病"




這不就是在指責他無法好好的正面思考,才會搞得自己一身病嗎?
你在這個人陷入你永遠無法想像的痛苦深淵時,不用試著去拉他一把,
你更推了他一把,你告訴他,是你自己的問題,想開點吧!




這是很嚴重的傷害,我同意我們這類人更需要一些正面的思考,
我自己也是這樣走了過來,但我可以告訴你,不是只有正向的思考,
就能把我從死亡邊緣拉回來,光是我自己用過多少種藥,
克服過多少副作用,用藥與否的掙扎,一般人的看法,我才有今天的生活,
這需要我自己多少的努力,我才能走到這一步。
豈是一句"正面思考"就能治好的。




我最嚴重的時候,如果有人這樣告訴我,那我有80%的機會恨死這樣一個人,
一個根本不了解相關病症的人,怎麼可以自己妄下斷論?
秘密我看到這一段話,就隱隱覺得想吐,我根本想把書丟進垃圾桶,
今天如果是一個心臟病患者,沒有人會告訴他這些話,
如果說正面思考可以讓心臟病不藥而癒?
打著這句話賣書的人,我想早就鋃鐺入獄,但他們就是在消費我們這個族群,
更加深了這些讀者的刻版印象




"會得到精神疾病的人都是自己想太多"
"想開點就好了嘛"這些人需要很專業的治療,
我們跟罹患其他疾病的人沒有不同,為什麼要一直給大眾這樣的印象,
讓他們來打擊我們用藥的信心,甚至是懷疑自己呢?




如果你根本不曾走過死亡的蔭谷,你何來有資格說我們應該怎麼做?
"不抱怨的世界"也是一樣,他舉了身心症的例子,節錄一小段



"你或許聽過心身症這個名詞,心身症主要是由患者的心理運作過程,
而非生理因素所引發。我們的社會有一種傾向,認為心身症是由一小群心緒煩擾的人,
無中生有捏造出來的,許多人都相信這種疾病是病人自己捏造出來的,不必看得太認真。
然而,根據醫生估計,他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診療這樣的病人,
他們生病的原因都有其心理根源"



我很想問,哪個醫生這樣統計的?用許多人相信,就代表這是真的嗎?
這樣的字眼,配上這樣的感覺,不就是在否決我們的努力嗎?
書裡並沒有清楚的告知有些精神疾病,與心身症是不同的,
是需要專業診療的,是攸關性命的,就算是心身症,如果情況非常嚴重,
也需要配合藥物跟心理治療,不是一句不要抱怨,就能解決所有事情。





後面更可笑了

"請想想,當你談起自己的病,有多少次只是想要搏取同情心和注意力?"


我可以告訴你,沒有,我們這種人寧願牙都咬出血,也是自己默默的跟這些疾病對抗,
為什麼要搏取同情?社會大眾早就被這些錯誤的教育,而認為我們的病都是自己想太多,
有幾個人願意說出自身的痛處,把自己暴露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我更不需要同情,這種同情比餿水還廉價。



我一直覺得百思不解,這些提倡某一個學說的人,
難道就不能只是好好的,提倡他們的論點就好,總要把我們這些無辜的人拖下水?
因為攻擊這些人會比較有公信力嗎?




我相信不抱怨,還有所謂的吸引力法則都是好的,只是說的人有問題罷了,
就像世界上的宗教,其實越偏激的宗教越多人信,為什麼這樣說呢?
世界上最多人信仰的是回教,回教徒裡的激進份子做了些什麼?
第二多人信仰的是基督教,不用我再多說,這是解讀不同的問題,
當然這些宗教立意都是很好的,但我很討厭這些東西,想起來都會起雞皮疙瘩。




如果有上帝,我會很清楚的告訴你,如果要愛上帝,信仰上帝才能上天堂,
那我寧願去地獄找我的老友,我不是一個唯物,或是無神論者,
但是我相信事情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種書我為什麼不看,
因為真的太爛太淺了,不置可否有人讀得津津有味,
我只能說,那就不是我的菜。




我平常本來就不會大聲的對別人抱怨,我連生氣都很少,
我只喜歡爬爬格子,但是寫東西之前我都還會思前想後,抱怨早就不見了,
套一句尼采說的話"抱怨和抗議是健康的"
適當的治療還是很重要的,抱怨也可以只是一種單純的抒發方式,
不影響別人,也不給自己留下心理負擔
這是為了讀書會,我才把這本書嚥下...
買書的錢我寧願捐出去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